忠三新闻

此生不悔做律师,来生仍选法律人——记武汉市首届“十佳女律师”邱荣君

发布时间:2025-03-11 12:00阅读次数:


在忠三,看见了女性的千万种生长姿态

是谈判桌上寸土必争的律师
是父母膝下承欢的女儿

是孩童梦里哼着童谣的母亲

亦是茶水间里分享烘焙秘方的“生活家”

这个三月,以文字为镜

走近她们的“多元宇宙”

听听她们的故事……



此生不悔做律师,来生仍选法律人

——记武汉市首届“十佳女律师”邱荣君 



初始印象

她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眼神坚定中透着温和,利落短发,得体衣着,不瘦也不胖,走路带风,看起来英姿飒爽,尽显女律师的精明干练。

50+的女律师,既能以柔软姿态倾听委托人的故事,又随时准备以法律为盾牌劈开迷雾。理性与温度,锋芒与包容,都在这个定格中达成完美共振。


5P0A1571.jpg


法律世家的传承与初心

邱律师是律二代。

父亲是律师制度恢复后的第一代律师,是部队转业后进入司法局,当时还不叫律所而叫法律顾问处,由公检法三家抽调人员组成。当时的律师与公检法基本是一体的,做的最多的是刑事案件,在法庭上的刑事辩护律师和检察院的公诉人对抗情形时常发生,但更多的体现是观点的不同而非利益。

由于父亲是军人转律师,所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家中书架上堆满法律书籍,每次家里吃饭饭桌上全部谈论的都是案件。饭桌上的讨论,让邱律师潜移默化种下了对法律的种子。

1993年,律师资格考试前夕,邱律师刚生下女儿三个月,全家挤在司法学校的寝室里,孩子啼哭声与备考的翻书声交织。考试结束,她冲出考场的第一件事是给女儿喂奶。这场慌乱中的考试,她却以优异成绩通过,成为当时少有的女性执业律师。有人问她为何能坚持,她笑答:“或许是骨子里不服输,想证明女人也能做好律师。” 


从“不自信”到“行业标杆

初入职场时,中专学历让邱律师一度缺乏底气。面对复杂的案件,她总不敢轻易发表观点。1995年9月,通过了律师资格和自修法律大专的邱律师,毅然放下工作,重返校园,成为中南政法学院的“超龄学生”。五个学期的脱产学习,她专攻实务课程,选择张明楷、覃有土、张红等法学大家跟课学习。这段经历不仅夯实了她的专业功底,更让她从“怯场的新人”蜕变为“法庭上的铿锵玫瑰”。 

2001年,律师制度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原国办律所的同事因不愿放弃“国家干部”身份陷入彷徨。因邱律师多次代表司法局和律师参与政法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竞赛和演讲,表现突出,区政法委向她抛出橄榄枝。面对公务员的“铁饭碗”,她最终选择坚守律师行业:“穿律师袍的使命感,是任何身份替代不了的。”次年,她与两位同行创办合伙制律所,从零起步,制定管理制度、开拓案源,十余年间将律所发展为区域标杆。  


2015年,邱律师高票当选武汉市首届“十佳女律师”和三八红旗手。2017年,通过自己对法律工作的专业、敬业,从众多单位众多候选人中高票当选为区十大法治人物。她说:我不会做别的事,我热爱律师职业,律师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而十佳女律师和法治人物的荣誉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社会对自己的认可。



公益情怀:用法律温暖人心 

回忆30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哪些案件让你有成就感会给你留下记忆?

“收费高的案件未必有成就感,公益案件反而让我反复回味。”邱律师认为“法理之外,尚有温情”。 

吴某某虐待案是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当所有人痛斥“虎毒食子”的母亲时,她顶着舆论压力多次走访农村,发现这位母亲曾顶着流言生下女儿,又因女儿患病陷入绝望。庭上,邱律师以详实的伤痕分析和心理评估,将“故意伤害致死”改为“虐待罪”,避免了一场过度量刑的悲剧。“法律不能只有愤怒,还要有悲悯。”她说。 


张某工伤赔偿案体现了邱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大的协调能力。该案是中央两会期间上访指定化解的案件。

张某带领着工人在工地上施工,后来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当天死亡。张某死亡后,家属要求所在施工单位对施工工程进行结算支付并且按照工亡进行赔偿。该案历经劳动仲裁、法院一审和二审历时达两年之久,均因张某系“包工头”非“工人”身份而未认定为工亡不给予工亡赔偿。家属认为总包单位利用权势影响法院判决,认为老百姓打官司没效果,因而数次到北京上访。作为区政法委和信访局指定重点信访事件,邱律师认真的分析了所有材料,翻遍泛黄的“记工本”,从蛛丝马迹中证明张某既是包工头也是施工工人的双重身份。找到这个突破口后,邱律师数次前往总包单位进行普法工作,希望能达成调解意向。但总包单位坚持法院判决终审判决结果,同时对家属的电话骚扰报警,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发酵。邱律师考虑到诉讼周期长会导致矛盾激化,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立即向区政法委和信访局反映并要求组织出面协调,该案在两级政府协调下,总包单位采纳了邱律师的调解建议,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历时两年多的矛盾得到妥善化解,同时还解决了几十名农民工工资的结算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邱律师承办了大量的公益法律工作,参与政府信访维稳化解工作,参与社区民间调解工作,参与村社区法治宣传工作等等,受到政府、社区、村民和老百姓各种好评。


执业哲学:律师应是“心灵医生”

邱律师的调解室常备茶具与佛经。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总说:“先喝杯茶,咱们慢慢聊。”  

  一位信佛的母亲因儿子与未婚妻的纠纷上门,扬言要起诉“骗钱”的准亲家。邱律师却问:“您儿子还爱那姑娘吗?”得知肯定答案后,她以佛家“因果”劝解:“若为争钱毁了姻缘,才是最大的业障。”最终,母亲主动劝儿子道歉,两家重修旧好。这位母亲拉着邱律师的手感叹:“您比庙里师父还会渡人。”

  同事不解:“为何不接案子赚律师费?”她摇头:“有些矛盾本就不该成为案件。”  


空杯心态:五十岁的“新起点”

2019年,49岁的邱律师已经执业26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口碑。酷爱学习的邱律师经常通过各种线上线下各种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和交流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于是乎,经过思考后邱律师决定走出新洲,重新选择更大的平台。离开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环境,重新选择一个不熟悉需要重新适应的新环境,对于49岁的女人而言需要鼓足巨大的勇气。但出生于军人家庭在部队生活过的邱律师从来不缺乏勇气和魄力。2019年至今五年中,邱律师先是在北京京师(武汉)律所担任高伙并担任管委会主任,见识并且学习了北京规模大所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后转到湖北区域强所湖北忠三律所,感受到荣誉强所的自豪感和服务大企业的从容感。

有人质疑:“这年纪何必折腾?”

她却说:“当年父亲从军人变律师,女儿从金融跨界法律,我这算哪门子冒险?”  

她还说:“法律行业日新月异,停下才是真正的衰老。”

的确,法律人的脚步,永无止境。



家庭:三代法律人的接力

丈夫是邱律师最坚实的后盾。早年她收入微薄,丈夫笑称“我养家,你追梦”。

多年后,女儿受外公与母亲影响,对法律产生浓厚兴趣,初中时曾经立下十年后做律师的理想,出国学会计研究生攻读金融,考过了证券通过了基金从业资格、证券资格考试,并通过了CF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考试,并通过了法律资格考试,留学归国后成为“法律+金融”复合型律师。

    初代律师的探索,二代律师的发展,三代律师的代际融合,三代人用法律人的血脉,串联起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  



后记

三十载执业生涯,邱律师从青涩学子到行业领军者,始终践行“用法律守护人性温度”的信念。她说:“律师职业让我明白,真正的法治精神,不在法条之中,而在人心之间。”

邱律师办公室荣誉墙上“十佳女律师”的奖牌旁挂着一张三代人的照片,外公竖着大拇指,邱律师两个手指“比耶”,女儿三个指头示“OK”,这是这个家庭三代律师的一张合影。邱律师说: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律师职业却传承下来了!






Copyright © 2019 湖北忠三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9004133号-1 Designed by Wanhu